求职
您所在位置:求职指南网 >> 成功励志名人故事名人故事水果套袋:小袋子里的大作为

水果套袋:小袋子里的大作为

10-23 13:41:05| http://www.caiwu51.com |名人故事|人气:0我要推荐此文给好友

水果套袋:小袋子里的大作为,本站还有更多名人故事,有关于名人的故事,名人小故事,名人成长故事方面的资料。
正文:

一个套在水果上的薄薄的袋子,成本少的几厘,多的也不过几分,四川眉山的徐世慧、徐世阳兄弟却将它从单层做到双层,从树下套到树上,成就了一个年产量上百亿只、产值近亿元的大产业。他们的四川新惠阳保鲜有限公司也成为在细分市场里精耕细作的成功样本。

一只袋子的科技含量徐氏兄弟最初办厂生产的是水果保鲜袋。从树上摘下来的柑桔套上这样一个薄薄的膜袋后,可以放上几个月不烂,搁到春节时卖,价格能翻几倍。他们所在的县是柑桔生产县,果农们看到增产效果明显,家家用保鲜袋,兄弟俩的生意也日见红火。

到了19xx年,徐世慧发现了新的商机。那时北方出产的苹果受农药污染和病虫害影响,损失严重,他们到种植苹果的山西、陕西一带考察后,考虑将保鲜袋套到还在树上生长的苹果上,以杜绝这些危害。但是,膜袋在树上要经历长达几个月的日晒雨淋,这就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比如透气性、防晒、抗老化等。什么样的功能膜袋能让水果增产、外观漂亮、少用农药又不致病呢?徐世慧苦苦琢磨了很长时间,还几次到科研院校向专家学者求教。通过生产、试验,不断改进配方,徐世慧终于研制出一种具有透气、转光功能的膜袋。20xx年,他为这种水果透气套膜袋申请了国家专利。

此后,徐世慧又将日本进口的一种纸袋加以改进,研制出双层水果套袋,增产效果比进口产品更上一层楼,价格从进口时的四毛一个降到了四分一个。

十多年时间,徐氏兄弟将这样一个小小的膜袋做精做透,拥有了多项国家专利,产品销售到大江南北,品种也从单一的苹果套袋发展到梨、桃、葡萄、香蕉等几乎所有水果的套袋。那天在新惠阳车间,徐世慧指着用来生产套袋的纸张说:“别看这只是一张薄薄的纸,里面掺入了很多种化学助剂,还有女孩子用的化妆品里的防晒成分呢。”

销售模式一举三得对果农来说,水果套袋一开始可是个新鲜玩意儿,大家对其效果将信将疑。为此徐氏兄弟在营销上可没少琢磨。他们在果树种植类媒体上打出广告,读者只要来封信附上地址,他们就免费送出500个袋子试用。一年光赠送这一项就得投入几万元。他们认为,中国的农民是最讲究实效的,广告吹得再好都没用,只有试用见效了才愿意接受。

他们还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水果主产区建立科技示范户,一个村子一个。公司将果树套袋技术制成5000余张光盘,邮寄给这些示范户,让他们组织周围果农收看,以点带面进行推广。

生产水果套袋季节性很强。每年9月份开工,加班加点生产一直到来年4月份,在这段时间里把一年的货备足,5月份集中销售,七八两月休息。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季节储备大量资金,用于原材料、人工等各项开支。新惠阳因此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以解决公司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在水果主产区,他们在每个乡镇选择一家果农代理新惠阳的产品。每年生产季开始之前,代理商要提前将货款打进来,给他们支付利息,到了5月份销售季统一将货发给对方。对代理商来说,他们除了赚取产品分销所得的利润,还能获取比银行存款还高的利息,一举两得。新惠阳则解决了生产季的巨额资金需求。还有一个好处是,新惠阳借此建立起一张严密的分销网络,使得假冒产品无法渗透进来。徐世慧告诉记者,这种营销模式得以推广的前提是,产品质量必须是果农信得过的。

尽管已是四川最大的水果套袋生产企业,徐世慧却不满足,他琢磨着将产品销售到东南亚、日本等地,他说水果套袋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是个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

如果觉得《水果套袋:小袋子里的大作为》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文章关键字:名人故事 - 名人故事,有关于名人的故事,名人小故事,名人成长故事   

与水果套袋:小袋子里的大作为 相关的文章